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公有住房租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时间:2024-06-03 11:35:0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9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公有住房租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中共中央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公有住房租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中共中央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建设部等单位关于〈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厅字〔1999〕10号)中稳步提高公有住房租金、提高房租与提高职工收入相结合的精神,自2000年4月1日起,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企
事业单位的公有住房,已统一执行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3.05元的租金标准。为保证租金收入合理使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租金构成因素及比例
调整后的租金由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三项因素构成。各因素所占比例为:维修费60%,管理费10%,折旧费30%。
二、房屋租金的使用管理
房屋租金按照“统一归帐,专项管理”的原则,专户存储,按租金构成因素所占比例分别立帐。
租金使用实行计划审批制度,按租金构成因素分级审批,各产权单位要加强对租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严禁将租金挪作他用。
(一)维修费的使用
维修费是为了保证房屋及设备的正常使用,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房屋进行定期修缮和日常维修保养所发生的费用。维修费包括房屋正常的小修费、中修费、大修费和日常综合维修费,由房屋产权单位审批后使用。
各项费用在维修费中所占比例为:大修费34%,中修费37%,小修费16%,其他费用13%(含绿化费,清淘化粪池费、公共设施维修费、综合维修费等)。
(二)管理费的使用
管理费是对出租房屋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服务所需要的费用,包括从事房屋管理或物业管理单位的办公费、人员工资、奖金、福利费及其他费用开支。
(三)折旧费的使用
折旧费是按房屋的耐用年限逐渐收回的建造房屋的投资,是房屋建造价值的自然损耗。主要用于房屋的翻建工程。在维修费严重不足而房屋确需大、中修时,房屋产权单位可提出折旧费使用计划报房地产主管部门,经房地产主管部门审批后,可按计划使用折旧费进行房屋的大中修。
三、售、租并存的单体公有住房的维修
售、租并存的单体公有住房维修所需费用,按相应面积比例分别从“已售公有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和租金收入中分摊,由房屋产权单位统一掌握使用。
四、修缮计划编制及审定
(一)安全普查
房屋管理单位应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对所管房屋进行安全普查,检查房屋的整体或局部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了解和掌握各类房屋的完好状况、使用情况,房屋结构、装修及设备等的完损程度,确定房屋的完损等级,进而查出房屋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制定修缮计划和维修项目提
供可靠的依据。
(二)修缮项目的复查定案
确定修缮项目实行三级复查制度。房屋管理单位基层房管人员依据普查资料,上报应修项目。房屋管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逐一复查并根据修缮原则合理提出全年修缮项目,报产权管理部门审批。产权单位会同房屋管理部门对大型修缮项目进行复查,对一般修缮项目进行抽查,制定全
年修缮工程计划,合理使用修缮资金。修缮计划经产权单位同意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房屋管理部门实施。
三级复查过程中要建立台帐,健全有关手续,明确复查责任。
五、公有住房提租后,房屋管理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房屋租金,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六、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在京中央各企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2000年8月10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所属企业缴纳1995年度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所属企业缴纳1995年度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发[1995]169号

1995-04-24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缴纳1995年度企业所得税问题,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民航总局所属企业缴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067号)延续执行一年。上述文件第三条、第五条规定实行就地缴库的企业,其纳税人与缴库地点应由当地国家税务局主管机关按规定予以确定。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四号

马鞍山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马鞍山市卫生局


马鞍山市卫生局关于印发《马鞍山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的通知

(卫办[2006]109号) 《2006年第24号》



当涂县、各区卫生局,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市流动儿童的分布情况,及时进行计划免疫或强化免疫,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痪覆盖率,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局组织制定了《马鞍山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六月八日





马鞍山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免疫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服务和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儿童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本市暂住地居住满3个月以上,且年龄在7周岁以下的儿童。

第三条 本市区域范围内的流动儿童按国家规定实施计划免疫。实际儿童预防接种证缺席,流动儿童赁证接和办理托、入园、入学手续。

第四条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属地管理、属地建证、属地接种的原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

第二章 流动儿童报告和预防接种卡、证管理

第五条 全市建立流动儿童登记报告制度。市疾控中心和各预防接种单位要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登记报告制度,加强与学校、托幼机构、居委会和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等单位的协作,做好流动儿童免疫管理工作。

第六条 集贸市场、出租房屋业、城乡结合部、工地等重点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应当有专人负责流动儿童报告和计划免疫管理工作。

第七条 全市实行流动儿童转卡、转证制度。流动獐应当持原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签发的预防接种证到暂住地预防接种单位办理验证登记手续。预防接种单位要主动向流动儿童监护人索取预防接种卡、卡或接种证明,原预防接种卡、证记录有效。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儿童要求到原户口所在地的接种单位查询有效接种日期以便“查漏补种”

第八条 预防接种单位应至少每半年对所辖市域流动儿童进行一次预防接种证、卡的核查工作,及明补卡,剔卡和消卡,剔出的卡片由接种点妥善保管。

第九条 公安机关、学校和托幼机构在为流动獐办理入户(含临时户口)、入托、入园、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明;对未按规定接种的流动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疾控中心和预防接种单位报告,并责成其监护人限期到居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为其补种。

第三章 预防接种

第十条 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接种单位应当将流动儿童纳入本地计划免疫常规管理。

第十一条 预防接种单位在进行预防接种前,应当公告接种时间、地点和对象。预防接种单位为儿童实施预防接种后,应当如实填写预防接种证,并按照预防接种报告制度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有关数据.

第十二条 预防接种单位应当定期到公安、工商等部门和行政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资助料。城镇每3个月、农村每6个月组织一次流动儿童摸底登记、查漏补活动,并将活动情况逐级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十三条 辖区同的医疗机构产科应当固定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工作,1个月内完成卡介苗的接种工作,并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到年住地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办理《预防接种证》。

第十四条 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妥善保管,遣失的要及时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补证。免疫接卡由预防接种单位指定专人保管。

第十五条 预防接种单位及工作人员对发生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当按照预防接种规范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存有关资料,并按照规定及时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预防接种事故的调查、鉴定、处理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进行。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县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造成危害后果的,由其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计划免疫规定,未完成流动儿童计划免疫任务的;

(二)不履行法定职丙,拒绝配合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

(三)违反计划免疫技术规范,造成预防接种责任事故的;

(四)玩忽职守,造成疫苗失效或冷链设备严重损坏的;

(五)擅自收取一类疫苗费用或擅自提高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收费标准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