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行动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16:19:4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8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行动的通知

国家测绘局


关于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行动的通知
  
国信整〔20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主管部门,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国家安全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新闻出版局,保密局,军区、军兵种测绘主管部门:


  2009年1月以来,国家测绘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安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保密局、总参测绘局等七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测绘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号)要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圆满完成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但由于地理信息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违法行为还时有发生;同时,部分地区的工作还存在监管意识不强、措施不多、力度不够等薄弱环节。为巩固和扩大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成果,防止地理信息市场违法行为出现反弹,维护地理信息市场正常秩序,按照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经商各部门同意,全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决定,2011年1月至7月在全国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行动,重点查处“涉证、涉网、涉密、涉外、涉军”等违法违规行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回头看”行动,进一步全面清查地理信息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存在问题的重点区域和环节进行专项治理,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进一步规范地理信息采集、加工、提供、使用等行为,全面检查地理信息市场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维护正常的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提高地理信息资源应用水平,促进地理信息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继续查处无证测绘等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处理、提供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地理信息市场秩序。


  (二)持续打击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非法测绘行为。对2009年以来可能涉及测绘的重大涉外合作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严格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审批,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三)切实防范涉军非法测绘行为发生。进一步加强军地协调,规范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的地理信息采集行为,依法处理涉军非法测绘事件。


  (四)严肃查处泄露涉密地理信息案件。加大对涉密测绘成果使用、保管单位检查力度,对保密制度不完善、保密措施缺乏、保密管理薄弱的单位责令整改,对问题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理。


  (五)严格规范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管理。加强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的动态监管,对依法获取测绘资质证书和互联网出版服务资质许可的单位加强指导,纳入法制化监管范围;对应该取得相关资质而未取得且开展有关服务的网站要依法查处。


  (六)加快健全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制度。完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加强地理信息市场政策研究,强化部门协作工作机制,支持和引导地理信息市场健康发展。


  三、工作安排


  “回头看”行动从2011年1月开始,到7月结束,分两阶段进行。


  (一)清查处理阶段(2011年1月至5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机构,要按照“回头看”行动的目标任务要求,结合专项整治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认真开展对地理信息市场违法行为的全面清查。对清查出的各种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处理;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6月至7月)。国家测绘局等七部门组成检查验收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回头看”行动和整顿规范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抽查验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于8月15日前报送“回头看”行动总结报告。


  四、工作要求


  (一)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执法,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地理信息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查处重点案件并及时向社会通报。要建立健全地理信息市场监测和预警机制,严密监控地理信息市场秩序。


  (二)各地区、各部门要对“回头看”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着重从管理上查找原因。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要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对存在制度空白的要尽快建立完善,加快推进地理信息市场监管新机制、新制度建设。


  (三)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正面典型,曝光违法违规案件,为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回头看”行动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全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国家测绘局代章)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①

尼斯


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①


(签订日期1994年5月5日)
  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五日签订于尼斯,一九六七年七月十日修订于斯德哥尔摩,一九七七年五月十三日修订于日内瓦,并于一九七九年十月二日修改于日内瓦。

  第一条 建立特别联盟;采用国际分类;分类的说明和文字
  (一)本协定适用的国家组成特别联盟,采用共同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分类(以下简称“分类”)。
  (二)本分类由下列两表组成:
  1.分类表,视需要附加注释;
  2.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和服务表(以下简称“字母顺序表”)。并对每个商品和服务项目标明所属类别。
  (三)本分类包含:
  1.《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中所指的知识产权国际局(以下简称“国际局”)于一九七一年公布的分类,其中分类表所附注释,在经过第三条所指的专家委员会确认以前,应视为临时性建议;
  2.在现行议定书生效以前,依据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五日尼斯协定和一九六七年七月十四日该协定斯德哥尔摩议定书第四条第一款,已经生效的修改和增订。
  3.按照本议定书第三条所作的并依据本议定书第四条第一款生效的任何变动。
  (四)分类使用英文和法文两种文字,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五)1.第三款第1项所指的分类和第三款第2项所指的在本议定书开放签字日期以前已经生效的修改和增订,列载于法文原本,交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以下分别简称“产权组织”和“总干事”)保管。第三款第2项所指的在本议定书开放签字日期以后生效的修改和增订,其法文原本应同样交由总干事保管。
  2.前项所称文本的英译本,应由第三条所指的专家委员会在本议定书生效以后尽快确认,其原本交由总干事保管。
  3.第三款第3项所指的变动,应将其英文和法文原本交由总干事保管。
  (六)阿拉伯文、德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俄文、西班牙文、及其他经第五条所称大会指定的文字的分类正式文本,应由总干事在有关政府提供的译本的基础上,或者采取不牵涉本特别联盟或产权组织财政预算的其他办法,与有关政府协商制定。
  (七)字母顺序表应对每个商品和服务项目编有特别用于该文本的顺序号,同时:
  1.英文字母顺序表的顺序号,应载明法文字母顺序表的同一项目,反之亦然。
  2.依据第六款确定的任何文本的顺序号,应载明英文或法文字母顺序表的同一项目。

  第二条 分类的法律效力和使用
  (一)按照本协定所规定的要求,本分类的效力取决于特别联盟的每个国家。特别是,在对任何特定的商标提供保护的范围或对服务商标的认可方面,对特别联盟国家不具有约束力。
  (二)特别联盟各国可以保留将本分类作为主要体系使用或者作为辅助体系使用的权利。
  (三)特别联盟各国的主管机关,应有其在有关商标注册的官方文件和公告中,载明商标注册的商品或服务项目所属的类别号。
  (四)字母顺序表列入了某个名词不得影响存在于该名词的任何权利。

  第三条 专家委员会
  (一)特别联盟各个国家派代表组成专家委员会。
  (二)1.经专家委员会要求,总干事可以邀请不属于本特别联盟而系产权组织或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员国的国家,派观察员参加专家委员会会议。
  2.总干事可以邀请对商标有专门研究的政府间组织派观察员参加专家委员会会议,但该组织至少应有一个成员国属于特别联盟国家。
  3.经专家委员会要求,总干事可以邀请其他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参加与其有关的讨论。
  (三)专家委员会的职能:
  1.对分类的变动作出决定;
  2.向特别联盟国家提出建议,以利分类的使用并促进使用的一致;
  3.在不牵涉特别联盟和产权组织财政预算的条件下,采取一切措施,为促进发展中国家使用分类作出贡献;
  4.有权设立小组委员会和工作组。
  (四)专家委员会应制定自己的议事规则。这些规则应为第二款第2项所指的那些能够为分类的发展作出实际贡献的政府间组织参加小组委员会和工作小组会议提供可能。
  (五)特别联盟国家的主管机关、国际局、依据第二款第2项参加专家委员会的政府间组织以及经专家委员会特邀提出建议的国家或组织,可以对分类的变动提出建议。提案应送国际局,并由国际局在审议该提案的专家委员会开会之前至少两个月,送交专家委员会各委员和观察员。
  (六)特别联盟每一国家有一票表决权。
  (七)1.除下列第2项规定外,专家委员会的决议应由出席的特别联盟国家以简单多数投票通过。
  2.修改分类的决定,应由出席的特别联盟国家以4/5多数投票通过。“修改”指将商品或服务项目从一个类别转到另一个类别,或建立新的类别。
  3.第四款所指的议事规则应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分类的修改决定应在指定时间的最终通过,每次指定时间的期限由专家委员会决定。
  (八)弃权不得计入票数。

  第四条 变更的通知、生效和公布
  (一)专家委员会决定的变动和专家委员会的建议,应由国际局通知特别联盟各国家的主管机关。修改决定应在发出通知后六个月生效。其他变动应在专家委员会通过时指定的日期生效。
  (二)国际局应将已经生效的变动编入分类。变动的通告应在第五条所指大会指定的期刊上公布。

  第五条 特别联盟大会
  (一)1.特别联盟大会由已经批准或加入本议定书的国家组成。
  2.每个国家政府可派一名代表参加,由若干副代表、顾问和专家协助。
  3.每个代表团的费用由指派该代表团的政府负担。
  (二)1.除依从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外,大会的职能如下:
  (1)处理有关维持和发展特别联盟和执行本协定的一切事项;
  (2)就有关修订会议的筹备工作对国际局作出指示,对特别联盟中尚未批准或加入本协定书的国家所提意见进行适当的考虑;
  (3)复审和批准产权组织总干事关于特别联盟的报告和活动,并就特别联盟权限内的有关问题给以必要的指示;
  (4)决定特别联盟的计划,通过特别联盟每两年一次的预算,并批准决算;
  (5)通过特别联盟财务规则;
  (6)除第三条所指专家委员会外,增设其他对实现特别联盟目标所必要的专家委员会和工作组;
  (7)决定接纳非特别联盟成员的国家、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观察员参加大会会议;
  (8)通过对第五条至第八条的修正案;
  (9)为促进特别联盟的工作进行其他适当的活动;
  (10)履行本协定规定的其他适当职责。
  2.对产权组织所属的其他联盟也关切的问题,大会在听取产权组织协调委员会的建议以后,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
  (三)1.大会每一成员国有一票表决权。
  2.大会成员国的半数构成法定人数。
  3.如果出席任何会议的国家少于半数,但达到或超过大会成员国的1/3时,尽管前述第2项有所规定,大会仍可做出决议,但是,这些决议除有关其本身的议事程序的以外,只能在符合下述条件时才可生效;国际局应将上述决议通知未出席会议的大会成员国,并请他们自通知之日起三个月以内,以书面形式投票或弃权,期满后,如果以这种方式投票或弃权的国家数达到了会议法定人数所缺少的国家数,但同时仍能获得要求的多数时,该决议才可生效。
  4.除依据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外,大会的决议要有投票2/3的多数票才能通过。
  5.弃权不得计入票数。
  6.1名代表只能代表一个国家投票。
  7.不属于大会成员国的特别联盟国家,可被接纳为观察员参加大会会议。
  (四)1.大会例会每两年由总干事召集一次。除特殊情况外,它与产权组织大会在同时同地召开。
  2.经大会成员国1/4的要求,总干事得召集大会特别会议。
  3.每次会议议程由总干事准备。
  (五)大会应制定其本身的议事规则。

  第六条 国际局
  (一)1.国际局执行有关特别联盟的行政任务。
  2.特别是,国际局要筹备各种会议,并为大会、专家委员会以及由大会或专家委员会设立的其他专家委员会和工作组提供秘书处。
  3.总干事是特别联盟的行政负责人并代表特别联盟。
  (二)总干事和他指定的工作人员,可以参加大会、专家委员会以及由大会或专家委员会设立的其他专家委员会或工作组的所有会议,但无投票权。总干事或他指定的一名工作人员应为各该会议的当然秘书。
  (三)1.国际局应根据大会的指示,为本协定除第五条至第八条以外各条款的修订工作会议作准备。
  2.国际局可就有关修订工作的会议的筹备工作同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进行磋商。
  3.总干事和他指定的工作人员可以参加修订工作会议的讨论,但无投票权。
  (四)国际局应执行指派给它的任何其他任务。

  第七条 财务
  (一)1.特别联盟应制定预算。
  2.特别联盟预算应包括本联盟专用的收入和支出,对各联盟共同预算支出的捐款,以及在需要时为产权组织的会议预算提供的金额。
  3.不属于特别联盟专用而用于产权组织所属的其他一个或更多的联盟的支出,应视为各联盟的共同支出。特别联盟在共同支出中承担的份额,应与特别联盟在其中享受的利益成比例。
  (二)特别联盟预算的制定,应适当考虑同产权组织所属其他联盟的预算相协调的需要。
  (三)特别联盟预算的经费来源如下:
  1.特别联盟国家的会费;
  2.国际局提供与特别联盟有关的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3.国际局有关特别联盟的出版物的售款和版税;
  4.捐款、遗赠和补助金;
  5.租金、利息和其他各种收入。
  (四)1.为了确定第三款第1项所指的会费,特别联盟每个国家交款的级别应与其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中的级别相同,并在该联盟为该级别所定的交费单位数相同的基础上交纳年度会费。
  2.特别联盟每个国家所交会费,在所有国家向特别联盟预算交费总额中所占的数额,应与其交费单位数在所有交费国家的交费单位总数中的比例相同。
  3.会费应于每年一月一日交纳。
  4.一个国家欠交会费,如果所欠金额等于或超过其前两整年应付金额,则在特别联盟各机构中不能行使投票权。但是,如能证实迟延付款是由于特殊和不可避免的情况造成的,特别联盟各机构可允许该国在该机构中继续行使投票权。
  5.如果在新的财务年度开始时预算尚未通过,按财务规章,应维持与上一年度相同的预算水平。
  (五)国际局提供与特别联盟有关的服务,其收费额由总干事制定;并向大会报告。
  (六)1.特别联盟设立周转基金,由特别联盟各个国家一次付款组成。在基金不足时,大会可以决定增加。
  2.每个国家初次交付基金或交付增加基金的数额,应按设立或增加基金的当年该国年费的比例支付。
  3.交款比例和期限,经总干事提出建议并听取产权组织协调委员会的建议后,由大会确定。
  (七)1.产权组织与其总部所在国家达成的总部协议,应规定当基金不足时由该国拨款垫付。各次垫付数额和拨款条件应由该国和产权组织分别签订协议。
  2.第(1)项所指的国家和产权组织,都有权以书面通知形式废除拨款垫付的义务。废除应在通知年份的年底算起三年以后生效。
  (八)依照财务规章的规定,查账工作由特别联盟一个或几个国家或者外部的查账人员进行。查账人员在征得他们本人同意后由大会指定。

  第八条 第五条至第八条的修正案
  (一)对第五、六、七条和本条的修正提案,可由大会任何成员国或总干事倡议,提案应由总干事在大会进行审议之前至少六个月送交大会成员国。
  (二)对第一款所指各条的修正案,应由大会通过。通过要求达到投票数的3/4,但修正第五条和本款规定要求达到投票数的4/5。
  (三)对第二款所指各条的修正案,应在总干事从通过修正案时3/4的大会成员国收到已按各自的宪法程序生效的认可通知书一个月后生效。经过认可的上述条款的修正案,对所有大会成员或以后成为大会成员的国家都具有约束力,但有关增加特别联盟国家财政义务的修正案,仅对已通知认可修正案的国家具有约束力。

  第九条 批准和加入,生效
  (一)在本议定书上签字的国家可以批准议定书,未签字的国家可以加入本议定书。
  (二)不属于特别联盟但已参加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国家,可以加入本议定书,成为特别联盟成员国。
  (三)批准和加入的文件交总干事保存。
  (四)1.本议定书在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三个月以后生效:
  (1)六个或更多的国家已交存批准和加入的文件;
  (2)上述国家中至少有三个国家在本议定书开放签字期间是特别联盟国家。
  2.前述第1项所指的生效。适用于在生效日期至少三个月以前已经交存批准或加入文件的国家。
  3.至于前述第2项未包括的国家,除已在其批准或加入文件中指定较后的日期外,本议定书将在总干事就其批准或加入发出通知三个月以后生效。在指定较后日期的情况下,本议定书对该国将在指定的日期生效。
  (五)批准或加入后,自动地承认接受本议定书全部条款,同时享有本议定书的全部利益。
  (六)本议定书生效后,任何国家不得再批准或加入本协定在前的议定书。

  第十条 有效期
  本协定的有效期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相同。

  第十一条 修订
  (一)特别联盟国家会议可随时修改本协定。
  (二)修订会议的召开应由大会决定。
  (三)对第五条至第八条可以由修订会议修正,也可以按照第八条规定进行修正。

  第十二条 退出
  (一)任何国家可以通知总干事退出本协定。退出本协定即构成退出该国以前已批准或加入的本协定较早的议定书。退出仅对宣告退出的国家有效,本协定对其他特别联盟国家仍具有全部效力。
  (二)退出自总干事收到通知之日起一年以后生效。
  (三)自参加特别联盟之日起不足五年的国家,不能行使本条规定的退出权利。

  第十三条 与巴黎公约第二十四条的关系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一九六七年斯德哥尔摩议定书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适用于本协定,如果将来修订该条规定,则其修正案对本协定的适用仅限于受该修正案约束的特别联盟国家。

  第十四条 签字;文字;保管人员职责,通知
  (一)1.本议定书在英文和法文单一原本上签字,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交由总干事保管。
  2.总干事在本议定书签字后两个月内,经与有关政府协商后,制订俄文、西班牙文的议定书正式文本。这两种文字和前述第(1)项所说的文字在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中已签字成为正式文本。
  3.本议定书的阿拉伯文、德文、意大利文和葡萄牙文以及大会指定其他文字的正式文本,由总干事与有关政府协商制订。
  (二)本议定书开放签字至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三)1.总干事应将经他证明无误的业经签字的本议定书的两个副本送给特别联盟所有国家政府和提出要求的其他任何国家政府。
  2.总干事应将经他证明无误的本议定书任何修正案的两个副本送给特别联盟所有国家政府和提出要求的其他任何国家政府。
  (四)总干事应将议定书在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五)总干事应向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所有成员国通知下列事项:
  1.根据第一款规定的签字;
  2.根据第九条第三款交存批准或加入文件;
  3.根据第九条第四款第1项本议定书的生效日期;
  4.根据第八条第三款对议定书修正案的认可;
  5.该修正案的生效日期;
  6.根据第十二条收到的退出通知。
  ①注:一九九四年五月五日我国递交加入书。
  附注略。

            商品和服务分类表

               一般说明

  分类表中所列的商品或服务的名称或说明构成该商品或服务大致所属范围的一般的名称或说明。如果某一商品无法加以分类,下列说明指出了各项可行的标准:
  (一)制成品原则上按其功能、用途进行分类,如果分类表没有规定分类的标准,该制成品就按字母排列的分类表内类似的其他制成品分在一类,也可以根据辅助的分类标准,根据这些制成品的使用原材料或操作方式进行分类:
  (二)原料、未加工品或半成品原则上按其组成的原材料进行分类;
  (三)商品构成其他商品其一部分,原则上与其他商品分在同一类,但这种同类商品在正常情况下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其他所有情况均按上述标准进行分类;
  (四)成品或半成品按其组成的原材料分类时,如果是由几种不同原材料制成,原则上按其主要原材料进行分类;
  (五)用于盛放商品的盒、箱之类的容器,原则上与该商品分在同一类。

            商品和服务分类表

               商品

  第一类 用于工业、科学、摄影、农业、园艺、森林的化学品,未加工人造合成树脂,未加工塑料物质,肥料,灭火用合成物,淬火和金属焊接用制剂,保存食品用化学品,鞣料,工业用粘合剂

  第二类 颜料,清漆,漆,防锈剂和木材防腐剂,着色剂,媒染剂,未加工的天然树脂,画家、装饰家、印刷商和艺术家用金属箔及金属粉

  第三类 洗衣用漂白剂及其他物料,清洁、擦亮、去渍及研磨用制剂,肥皂,香料,精油,化妆品,发水,牙膏,牙粉

  第四类 工业用油脂,润滑剂,吸收、喷洒和粘结灰尘用品,燃料(包括马达用的汽油)和照明材料,蜡烛,灯芯

  第五类 药品、兽药及卫生用品,医用营养品,婴儿食品,膏药,绷敷材料,填塞牙孔和牙模用料,消毒剂,灭有害动物制品,杀真菌剂,除莠剂

  第六类 普通金属及其合金,金属建筑材料,可移动金属建筑物,铁轨用金属材料,非电气用缆索和金属线,小五金器皿,金属管,保险箱,不属别类的普通金属制品,矿砂

  第七类 机器和机床,马达(车辆用的除外),机器传动用联轴节和传动带(车辆用的除外),农业工具,孵化器

  第八类 手工用具和器械(手工操作的),刀叉餐具,佩刀,剃刀

  第九类 科学、航海、测地、电气、摄影、电影、光学、衡具、量具、信号、检验(监督)、救护(营救)和教学用具及仪器,录制、通讯、重放声音和形象的器具,磁性数据载体,录音盘,自动售货器和投币启动装置的机械结构,现金收入记录机、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装置,灭火器械

  第十类 外科、医疗、牙科和兽医用仪器及器械,假肢、假眼和假牙,矫形用品,缝合用材料

  第十一类 照明、加温、蒸汽、烹调、冷藏、干燥、通风、供水以及卫生设备装置

  第十二类 车辆、陆、空、海用运载器

  第十三类 火器,军火及子弹,爆炸物,焰火

  第十四类 贵重金属及其合金以及不属别类的贵重金属制品或镀有贵重金属的物品,珠宝,首饰,宝石,钟表和计时仪器

  第十五类 乐器

  第十六类 不属别类的纸、纸板及其制品,印刷品、装订用品,照片,文具用品,文具或家庭用粘合剂,美术用品,画笔,打字机和办公用品(家具除外),教育或教学用品(仪器除外),包装用塑料物品(不属别类的),纸牌,印刷铅字,印版

  第十七类 不属别类的橡胶、古塔波胶,树胶、石棉,云母以及这些原材料的制品,生产用半成品塑料制品,包装、填充和绝缘用材料,非金属软管

  第十八类 皮革及人造皮革不属别类皮革及人造皮革制品,毛皮,箱子及旅行袋,雨伞、阳伞及手杖,鞭和马具

  第十九类 非金属的建筑材料,建筑用非金属刚性管,沥青,柏油,可移动非金属建筑物,非金属碑

  第二十类 家具,玻璃镜子,镜框,不属别类的木、软木、苇、藤、柳条、角、骨、象牙、鲸骨、贝壳、琥珠、珍珠母、海泡石制品,这些材料的代用品或塑料制品

  第二十一类 家庭或厨房用具及容器(非贵重金属所制,也非镀有贵重金属等),梳子及海绵,刷子(画笔除外),制刷材料,清扫用具,钢丝绒,未加工或半加工玻璃(建筑用玻璃除外),不属别类的玻璃器皿、瓷器及陶器

  第二十二类 缆,绳,网,帐篷,遮篷,防水遮布,帆、袋(不属别类),衬垫及填充料(橡胶或塑料除外),纺织用纤维原料

  第二十三类 纺织用纱、线

  第二十四类 不属别类的布料及纺织品,床单和桌布

  第二十五类 服装,鞋,帽

  第二十六类 花边及刺绣,饰带及编带,钮扣,领钩扣,饰针及缝针,假花

  第二十七类 地毯,草垫,席类,油毡及其他铺地板用品,非纺织品墙帷

  第二十八类 娱乐品,玩具,不属别类的体育及运动用品,圣诞树用装饰品

  第二十九类 肉,鱼,家禽及野味,肉汁,腌渍、干制及煮熟的水果和蔬菜,果冻,果酱,蛋,奶及乳制品,食用油脂,凉拌菜用的沙司,罐头食品

  第三十类 咖啡,茶,可可,糖,米,淀粉,西米,咖啡代用品,面粉及谷类制品,面包,糕点及糖果,冰制食品,蜂蜜,糖浆,鲜酵母,发酵粉,食盐,芥末,醋,沙司(凉拌菜用的沙司除外),调味用香料,饮用冰

  第三十一类 农业、园艺、林业产品及不属别类的谷物,牲畜,新鲜水果和蔬菜,种籽,草木及花卉,动物饲料,麦芽

  第三十二类 啤酒,矿泉水和汽水以及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水果饮料及果汁,糖浆及其他供饮料用的制剂

  第三十三类 含酒精的饮料(啤酒除外)

  第三十四类 烟草,烟具,火柴

                服务

  第三十五类 广告与实业

  第三十六类 保险与金融

  第三十七类 建筑与修理

  第三十八类 通讯

  第三十九类 运输与贮藏

  第四十类 材料处理

  第四十一类 教育与娱乐

  第四十二类 杂项服务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的通知(已失效)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的通知

财统(200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上海、青岛、深圳、厦门市国资
办,中央有关企业集团,有关金融机构:
为认真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决算)报表(以下简称“2000年报表”)的收集、汇总和审核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全面上报,现就“2000年报表”审核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审核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2000年报表”的收集、汇总和审核工作中,各地区和企业(单位)应按照“2000年报表”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自下而上、层层把关,充分做好全国验审前的各项审核准备工作,确保报表数据质量并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全面上报。审核工作的主要任务有:
(一)全面审核“2000年报表”工作是否符合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对不规范的情况进行纠正。
(二)全面审核上报的各类报表的汇总表和基础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早发现和纠正报表编制中的各种问题,对合格的报表和录入数据进行验收。
(三)全面审核报表牵头单位和各业务口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四)在全面审核各类报表及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各地区各类汇总数据及企业(单位)合并会计报表数据。
二、审核工作的组织
各地方统计评价口(或牵头单位)应与各有关业务部门密切配合,采取逐户审核验收或分期、分批组织集中会审的方式,统一对报表进行审核、签字验收;中央企业(集团)、金融机构也应切实落实好审核工作的牵头组织机构,加强内部分工协调。为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各地方和企业(单位)应抓紧做好审核工作,避免在全国集中验审期间突击的被动现象。在自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明确审核工作中的分工和责任。报表和数据通过各方面审核和与有关方面核对一致后应填写《2000年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意见登记表》(见附件二),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分别签署意见。
(二)根据统一规定的上报期限,确定本地区、本企业(单位)报表的汇总、会审期限,并及时向财政部(统计评价司)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以确保分口数据的及时合拢和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审核工作包括政策性审核和填报规范性审核,政策性审核主要以现行财务制度的有关政策为依据;规范性审核侧重于填报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及勾稽关系等方面的审核,可对照报表相关文件检查是否符合统一要求,利用软件提供的数据审核功能逐户审核报表的表内表间关系、检查数据的逻辑性及数据的完整性。
三、审核的主要内容
“2000年报表”的审核工作以正式下发的有关文件、统一软件格式及相关参数为标准进行审核,审核工作软件不再另行下发,各地方和企业(单位)在满足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审核内容。审核主要内容:
(一)审核所上报报表及软盘是否按照统一下发的文件、格式及参数录入和汇总。
(二)审核所上报报表及软盘是否全面、完整、手续齐全,审核各类报表是否填报、录入完整,有无漏表漏项,金额单位是否准确无误。
(三)审核企业、单位填报的各项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不重不漏,审核分口上报的相关数据是否核对一致,签字手续是否齐全,有无虚报、错报、漏报、瞒报等弄虚作假现象。应注意:
1.预算单位报表应与预算、国库、综合等业务处相关决算数据核对一致。(1)汇总后的财政拨款收入应与财政实际核拨数逐科目核对一致,预算科目填列至“项”级的,应核对至“项”级。(2)财决10表中的各项指标和财决12表中的“年末财政负担人数”、“独立编制机构数”以及“独立核算机构数”应与财政总决算相关数据核对一致。(3)财决14表和15表中的有关收支情况应与综合或政策规划部门的相关数据核对一致。(4)财决18表至23表中的相关数据应与有关业务口的相关数据核对一致。(5)上报我部的财决01表至10表(06表除外)均不反映基金收支情况(80至89类预算科目),基金收支仅在财决18表和21表中反映。
2.企业类报表涉及的同一户企业及相关行业的数据与有关业务口核对一致。
(四)审核汇编范围企业、单位的户数是否按照统一要求全面收集、不重不漏,并按规定逐户录入。
(五)审核各类报表重点指标及户数与1999年相比的增减变动情况,分析企业、单位户数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并填写《2000年主要指标变动表》(见附件三)及企业《户数变动原因表》(见财统字〔2000〕2号文及企业类软件参数)。
(六)审核报表封面的各项标识填报是否真实、正确、完整。
(七)利用统一下发的软件审核各类报表参数中设置的表内、表间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审核公式参数详见2001年1月21日中国资产信息网(http://www.cpinet.gov.cn)或中国财会信息网(http://www.cfai.gov.cn),请注意核对和下载。
(八)审核各类报表的汇总数据与基础录入数据是否相衔接,上报的汇总报表与数据软盘是否一致。
(九)检查数据汇总方法是否正确,树型结构及数据库结构是否规范、清晰。
四、验审报表前需做好的准备工作
“2000年报表”的全国验审工作将按中央和地方分别进行,计划从3月中旬开始截至4月下旬。各地方和企业(单位)应提前做好全国验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携带手续齐全的上报资料参加验审,主要准备工作有:
(一)完成本地方和本企业(单位)的审核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已通过本地方和本企业(单位)审核的各类报表及数据软盘,争取一次通过验收。
(二)按统一要求上报的内容,打印出各类汇总报表等有关数据资料,同时附送编制说明等文字材料,按报表类别装订成册,由有关责任人签字并加盖地方财政厅(国资办)或企业(单位)公章。
(三)按统一要求准备好应上报的各类汇总表和基础数据软盘一式两份,做好在计算机中临时抽审有关数据的准备工作。
(四)认真做好本地方、本企业(单位)审核情况的登记和记录,并填写审核工作用表(详见附件)和企业《户数变动原因表》。
五、关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的衔接问题
为了做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减轻企业负担,2000年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的申报工作随汇总会计报表上报同时进行。各地方、企业(单位)在组织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审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保值增值考核工作按照国有资产分级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即各级财政(国资)部门负责本级政府直接监管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保值增值考核结果的确认工作。
(二)各地方、各企业(单位)应对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企业类)“国有资产总量及保值增值考核情况表”(会年企附04表)各项指标认真填报,尤其是对国家所有者权益及有关客观增减因素应认真审核把关。该表经审核无误后,由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软件生成财统字〔2000〕2号规定的《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和《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计算表》,即作为2000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确认的申报表。请各地方、各部门(企业集团)通过中国资产信息网(http://www.cpinet.gov.cn)或中国财会信息网(http://www.cfai.gov.cn)下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软件。
(三)各中央企业集团在上报2000年度企业汇总会计报表时,应同时报送《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和《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计算表》,同时附报有关国有资本客观增减因素情况的相关文件及凭证材料(或复印件),财政部将会同国家经贸委等部门据此对中央直属企业(集团)进行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确认。各地方财政(国资)部门应比照执行。
关于2000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的有关具体要求,将另行发文通知。

附件一:

2000年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表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 | | |预 算| | | | |
| |序 号| 审 核 内 容 |企业类| |金融类|保险类|建设类|境外类|
| | | | |单位类| | | | |
|-|---|-------------------------|---|---|---|---|---|---|
| | |汇总表规范、整洁,主表及补充表完整,签字盖章等手 | | | | | | |
| | 1 | | | | | | | |
| | |续齐全 | | | | | | |
| |---|-------------------------|---|---|---|---|---|---|
|报| 2 |编制说明完整,对有关问题说明清楚 | | | | | | |
| |---|-------------------------|---|---|---|---|---|---|
| | |与相关业务口分口上报的数据一致、有相关业务口核对 | | | | | | |
| | 3 | | | | | | | |
| | |签字确认 | | | | | | |
|表|---|-------------------------|---|---|---|---|---|---|
| | |汇编范围齐全,没有遗漏和重复,重点企业无漏报,并 | | | | | | |
| | 4 | | | | | | | |
| | |按要求进行逐户录入 | | | | | | |
| |---|-------------------------|---|---|---|---|---|---|
| | 5 |户数及重点指标增减变动原因清楚 | | | | | | |
|-|---|-------------------------|---|---|---|---|---|---|
| | |上报数据内容齐全,符合统一要求的格式、参数及录入 | | | | | | |
| | 6 | | | | | | | |
| | |方法 | | | | | | |
| |---|-------------------------|---|---|---|---|---|---|

|软| 7 |各类报表封面标识填报真实、正确、完整 | | | | | | |
| |---|-------------------------|---|---|---|---|---|---|
| | |各类报表数据符合表内表间的勾稽关系,特殊情况有书 | | | | | | |
| | 8 | | | | | | | |
| | |面说明 | | | | | | |
| |---|-------------------------|---|---|---|---|---|---|
|件| 9 |各类汇总数据和基础数据衔接一致 | | | | | | |
| |---|-------------------------|---|---|---|---|---|---|
| | |有关人均指标和常用比例指标合理,无金额单位差错现 | | | | | | |
| |10 | | | | | | | |
| | |象 | | | | | | |
| |---|-------------------------|---|---|---|---|---|---|
| |11 |汇总方法正确,上报的“树形结构”清晰有效 | | | | | | |
---------------------------------------------------------

续表
---------------------------------------------------------
| | | | |预 算| | | | |
| |序 号| 审 核 内 容 |企业类| |金融类|保险类|建设类|境外类|
| | | | |单位类| | | | |
|-|---|-------------------------|---|---|---|---|---|---|
| |12 | | | | | | | |
|-|---|-------------------------|---|---|---|---|---|---|
| |13 | | | | | | | |
|-|---|-------------------------|---|---|---|---|---|---|
| |14 | | | | | | | |
|-|---|-------------------------|---|---|---|---|---|---|
| |15 | | | | | | | |
|-|-----------------------------------------------------|
| |审核记录: |
| | |
| | |
| | 报表审核签字: 软件审核签字: |
---------------------------------------------------------

附件二:

2000年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意见登记表
被审核单位名称:
--------------------------------------------
| 类 别 | 相关业务口 | 审核(核对)意见及签字 | 备 注 |
|-------|---------|-------------|----------|
| | 预算处 | | |
| |---------|-------------|----------|
| | 国库处 | | |
| |---------|-------------|----------|
| | 行政政法处 | | |
| |---------|-------------|----------|
| | 教科文处 | | |
| |---------|-------------|----------|
| 预算单位类 | 农业处 | | |
| |---------|-------------|----------|
| | 经建处 | | |
| |---------|-------------|----------|
| | 社保处 | | |
| |---------|-------------|----------|
| | 综合处 | | |
| |---------|-------------|----------|
| | 统评处 | | |
| |---------|-------------|----------|
| | | | |
|-------|---------|-------------|----------|

| | 企业处 | | |
| |---------|-------------|----------|
| | 经建处 | | |
| |---------|-------------|----------|
| 企业类 | 农业处 | | |
| |---------|-------------|----------|
| | 统评处 | | |
| |---------|-------------|----------|
| | | | |
|-------|---------|-------------|----------|
| | 统评处 | | |
| 金融类 |---------|-------------|----------|
| | | | |
|-------|---------|-------------|----------|
| | 统评处 | | |
| 保险类 |---------|-------------|----------|
| | | | |
|-------|---------|-------------|----------|
| | 企业处 | | |
| |---------|-------------|----------|
| 境外企业类 | 统评处 | | |
| |---------|-------------|----------|
| | | | |
|-------|---------|-------------|----------|
| | 经建处 | | |
| |---------|-------------|----------|
| | 行政政法处 | | |
| |---------|-------------|----------|
| | 教科文处 | | |
| |---------|-------------|----------|
| 建设类 | 农业处 | | |
| |---------|-------------|----------|
| | 企业处 | | |
| |---------|-------------|----------|
| | 社保处 | | |
| |---------|-------------|----------|
| | 统评处 | | |
| |---------|-------------|----------|
| | | | |
--------------------------------------------

附件三:

2000年主要指标变动表
(金额单位:亿元)
一、预算单位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年初结余 | | | | |
|-----------------|---------|---------|-------|-------|
|本年收入 | | | | |
|-----------------|---------|---------|-------|-------|
| 其中:财政拨款收入 | | | | |
|-----------------|---------|---------|-------|-------|
|本年支出 | | | | |
|-----------------|---------|---------|-------|-------|
| 其中:财政拨款支出 | | | | |
|-----------------|---------|---------|-------|-------|
| 人员经费支出 | | | | |
|-----------------|---------|---------|-------|-------|
| 公用经费支出 | | | | |
|-----------------|---------|---------|-------|-------|
|年末结余 | | | | |
|-----------------|---------|---------|-------|-------|
|资产部类合计 | | | | |
|-----------------|---------|---------|-------|-------|
| 其中:固定资产 | | | | |
|-----------------|---------|---------|-------|-------|

|负债部类合计 | | | | |
|-----------------|---------|---------|-------|-------|
|净资产合计 | | | | |
|-----------------|---------|---------|-------|-------|
|单位年末职工人数(人) | | | | |
|-----------------|---------|---------|-------|-------|
|年末财政负担人数(人) | | | | |
|-----------------|---------|---------|-------|-------|
| 其中:国家职工 | | | | |
|-----------------|---------|---------|-------|-------|
| 集体职工 | | | | |
|-----------------|---------|---------|-------|-------|
| 离退休职工 | | | | |
|-----------------|---------|---------|-------|-------|
| 年末长休人数 | | | | |
|-----------------|---------|---------|-------|-------|
|年末独立核算机构数(个) | | | | |
|-----------------|---------|---------|-------|-------|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 | | | |
|-----------------|---------|---------|-------|-------|
|政府性基金收入 | | | | |
|-----------------|---------|---------|-------|-------|
|主管部门集中收入 | | | | |
|-----------------|---------|---------|-------|-------|
|其他预算外收入 | | | | |
|-----------------|---------|---------|-------|-------|
|房屋面积单价(元/平方米) | | | | |
|-----------------|---------|---------|-------|-------|
|小汽车单价(元/辆) | | | | |
-------------------------------------------------------
注:房屋面积单价为房屋建筑物金额/房屋建筑物面积;小汽车单价为小汽车金额/小汽车辆数。
二、企业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汇编户数(户) | | | | |
|-----------------|---------|---------|-------|-------|
|录入机器户数(户) | | | | |
|-----------------|---------|---------|-------|-------|
|资产总额 | | | | |
|-----------------|---------|---------|-------|-------|
|净资产总额 | | | | |
|-----------------|---------|---------|-------|-------|
|国家资本 | | | | |
|-----------------|---------|---------|-------|-------|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 | | | | |
|-----------------|---------|---------|-------|-------|
|利润总额 | | | | |
|-----------------|---------|---------|-------|-------|
|净利润总额 | | | | |
|-----------------|---------|---------|-------|-------|

|国有资产总量 | | | | |
|-----------------|---------|---------|-------|-------|
|本年应上交税金总额 | | | | |
|-----------------|---------|---------|-------|-------|
|本年实际上交税金总额 | | | | |
|-----------------|---------|---------|-------|-------|
|年末职工人数(人) | | | | |
|-----------------|---------|---------|-------|-------|
|全年应发工资总额 | | | | |
|-----------------|---------|---------|-------|-------|
|人均工资(元/人) | | | | |
|-----------------|---------|---------|-------|-------|
|占用的土地面积(万平方米) | | | | |
-------------------------------------------------------
注:人均工资为全年应发工资总额(1999年为全年工资总额)/年末职工人数。
三、境外企业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汇编户数(户) | | | | |
|-----------------|---------|---------|-------|-------|
|录入机器户数(户) | | | | |
|-----------------|---------|---------|-------|-------|
|资产总额 | | | | |
|-----------------|---------|---------|-------|-------|
|所有者权益 | | | | |
|-----------------|---------|---------|-------|-------|
|利润总额 | | | | |
|-----------------|---------|---------|-------|-------|
|净利润总额 | | | | |
|-----------------|---------|---------|-------|-------|
|国有资产总额 | | | | |
|-----------------|---------|---------|-------|-------|
|年末职工人数(人) | | | | |
-------------------------------------------------------
四、金融、保险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 金融企业 | 保险企业 | |
| 指 标 |-----------------|-----------------| 备注 |
| |1999年|2000年| 增减额 |1999年|2000年| 增减额 | |
|-----------------|-----|-----|-----|-----|-----|-----|----|
|县以上机构户数(户) | | | | | | | |
|-----------------|-----|-----|-----|-----|-----|-----|----|
|录入户数(户) | | | | | | | |
|-----------------|-----|-----|-----|-----|-----|-----|----|
|资产总额 | | | | | | | |
|-----------------|-----|-----|-----|-----|-----|-----|----|
|净资产总额 | | | | | | | |
|-----------------|-----|-----|-----|-----|-----|-----|----|
|国家资本 | | | | | | | |
|-----------------|-----|-----|-----|-----|-----|-----|----|
|营业(保险业务)收入 | | | | | | | |
|-----------------|-----|-----|-----|-----|-----|-----|----|
|利润总额 | | | | | | | |
|-----------------|-----|-----|-----|-----|-----|-----|----|
|净利润总额 | | | | | | | |
|-----------------|-----|-----|-----|-----|-----|-----|----|

|国有资产总额 | | | | | | | |
|-----------------|-----|-----|-----|-----|-----|-----|----|
|年末在职职工人数(人) | | | | | | | |
|-----------------|-----|-----|-----|-----|-----|-----|----|
|正常贷款 | | | | × | × | × | |
|-----------------|-----|-----|-----|-----|-----|-----|----|
|逾期贷款 | | | | × | × | × | |
|-----------------|-----|-----|-----|-----|-----|-----|----|
|呆滞贷款 | | | | × | × | × | |
|-----------------|-----|-----|-----|-----|-----|-----|----|
|呆账贷款 | | | | × | × | × | |
------------------------------------------------------------
五、建设单位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汇编建设项目个数(个) | | | | |
|-----------------|---------|---------|-------|-------|
| 其中:经营性建设项目个数 | | | | |
|-----------------|---------|---------|-------|-------|
| 非经营性建设项目个数 | | | | |
|-----------------|---------|---------|-------|-------|
|基建拨款合计 | | | | |
|-----------------|---------|---------|-------|-------|
|项目资本 | | | | |
|-----------------|---------|---------|-------|-------|
|项目资本公积 | | | | |
|-----------------|---------|---------|-------|-------|
|基建借款 | | | | |
|-----------------|---------|---------|-------|-------|
| 其中:基建投资借款 | | | | |
|-----------------|---------|---------|-------|-------|
| 其中:国债转贷资金 | × | | | |
|-----------------|---------|---------|-------|-------|
|企业债券资金 | | | | |
|-----------------|---------|---------|-------|-------|
|本年自筹基建资金 | | | | |
|-----------------|---------|---------|-------|-------|
|国有资产总额 | | | | |
|-----------------|---------|---------|-------|-------|
|交付使用资产 | | | | |
-------------------------------------------------------


2001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