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贡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暂行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7-02 17:52:0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2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贡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暂行规定》的通知

四川省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自府办发〔2006〕56号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贡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
《自贡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二〇〇六年七月十八日



自贡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暂行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案卷,是指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活动中按照法律规定所形成的与案件有关的法律文书和证据材料的总和,是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确认行政执法行为效力、确定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性的依据。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是指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的评议审查,是行政机关内部的事后执法监督措施。
第二条 市、区(县)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指导、管理、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分为自我评查、层级检查和监督检查,以自我评查为主,层级检查、监督检查为辅。
第四条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
第五条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另行制定。
上级主管部门有统一评查标准的,在进行自我评查、层级检查时,可优先适用上级主管部门的标准。
第六条 行政执法案件立案后应及时登立案件台帐,明确主办人员;案件办结后应及时立卷归档,形成行政执法案卷。
行政管理相对人持有效证明,可查阅与本人有关的行政执法案卷材料,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行政执法案件办理完毕后30日内,办案人员应将案卷移交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进行自我评查。
第八条 自我评查由行政执法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在本单位内组织实施,案卷评查率应达到100%。
第九条 自我评查应从案件的实体和程序上进行全面评查。自我评查记录上应载明被评查案件存在的问题,由行政执法机关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和被评查机构负责人在评查记录上签字确认,并将评查结果书面通知被评查案件主办人员。
自我评查记录和自我评查结果随同行政执法案卷保存。
第十条 自我评查结果纳入对行政执法案件办案人员的年度考核。
办案人员年度主办案件在20件以下(含20件),年度主办案件出现1件不合格的,由所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出现2件不合格的,当年不能评为同级以上政府表彰的先进个人,年度考核时不能被评为优秀等次;出现3件及3件以上不合格的,暂停行政执法资格,调离现岗位,重新培训学习。
办案人员年度主办案件20件以上,年度主办案件不合格率在5%(含本数,下同)以上的,由所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不合格率在10%以上的,当年不能评为同级以上政府表彰的先进个人,年度考核时不能被评为优秀等次;不合格率在15%以上的,暂停行政执法资格,调离现岗位,重新培训学习。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法制工作机构每半年至少应对本单位自我评查工作进行一次评析,并将半年自我评查总结书面报送同级政府法制办公室和上级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
第十二条 层级检查由市级行政执法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在本系统组织实施,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被评查的下级执法机关应达到本系统执法机关总数的50%。
第十三条 层级检查包括对行政执法案卷质量的检查和对自我评查工作质量的检查。层级检查记录应建档立卷。层级检查结果于当年7月、次年1月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书面报送本系统半年层级检查的总结。
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层级检查工作的情况纳入该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考核。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由同级政府法制办公室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实施,每年不少于一次,被评查机关不应少于本级政府所属的行政执法机关总数的20%。
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同级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考核。
第十五条 开展层级检查、监督检查应当提前3日通知被评查单位。被评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准备书面的总结材料、案件登记台帐和案卷材料等相关资料备查。
第十六条 自我评查、层级检查结果不一致时,以层级检查结果为准;层级检查与监督检查结果不一致时,以监督检查结果为最终结果。
凡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执法案件,以人民法院的判决作为评查结果,其案卷不再评查。
第十七条 对自我评查、层级检查评查人员的年度考核参照本规定第十条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时,需要办案人员说明情况的,办案人员应到场接受评查人员的询问;需要走访相对人的,被评查单位应予以配合。
案件经办人或被评查单位对案件评查结果不服的,可向评查组织者申请复查一次。
第十九条 同级政府法制办公室因组织开展评查需要临时抽调人员时,行政执法机关应支持配合。抽调期间,被抽调人员应服从安排,认真工作。
第二十条 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评查组织者应与被评查单位交换意见;被评查单位应制定措施,及时整改、纠正,并将结果及时反馈评查组织者。
对评查中评出的优秀办案个人和行政执法单位,由有关部门给予通报表扬。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和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经费应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条 行政复议、行政执法投诉等行政执法监督案卷的评查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娄底市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湖南省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娄底市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的通知

娄政办发〔2003〕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市政府同意《娄底市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2000年7月30日以娄政办发〔2000〕19号文印发的《娄底市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办法》中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依本办法执行。







二○○三年二月十五日



娄底市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户外广告管理,规范户外广告活动,美化城市市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国务院《广告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办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区内从事户外广告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户外广告是:

(一)利用公共或者自有场地的建筑物、构筑物、空间设置的路牌、霓虹灯、电子显示牌(屏)、灯箱、橱窗等广告;

(二)利用交通工具(包括各种水上漂浮物和空中飞行物)设置、绘制、张贴的广告;

(三)利用招牌、条幅、横幅、空飘、印刷品等形式在户外设置、悬挂、张贴的广告;

(四)以其他形式在户外设置、悬挂、张贴的广告。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户外广告发布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户外广告经营主体资格的确认,对户外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以及户外广告发布的登记管理。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区内户外广告设置场地的审批管理,组织广告场地使用权的出让工作。

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户外广告的布局规划和对大型户外广告设置的场地、形式等合理性进行规划审查。

城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户外广告对城市市政设施的影响进行审核,负责新建道路首次灯饰、绿地广告场地使用权的出让(五年内)。

公安交警管理部门负责户外广告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审查。

涉及和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由相关部门就相关问题进行审查。

第五条 户外广告的设置规划,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由市城市管理局会同市规划、建设、工商、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统一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 本市重要地段、广场、桥梁等公共场地和公共设施的户外广告场地使用权,由市人民政府授权或委托的单位组织实行招标或拍卖,所得收入除去必要的开支外全额上交财政,专项用于城市建设、管理以及户外公共、公益广告场地建设。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公共场地和设施提供给户外广告设置者使用并收费。

第七条 市城市管理局应按规划修建或组织修建公共广告张贴栏,作为张贴广告集中张贴的场所。公共广告张贴栏原则上实行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

张贴广告,限定在公共广告张贴栏内,禁止在公共广告张贴栏以外的地点张贴、书写广告。

第八条 户外广告的设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户外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其他广告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二)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必须安全,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布置形式应与街景协调,保持完好、整洁、美观;户外广告框架、支撑物和其他附属设施临时空置有碍观瞻的,应当予以装饰和遮隐;

(三)城市道路上空不得横跨架设户外广告。设置在人行道上空的户外广告,其设施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2.5米;设置在人行天桥上的户外广告,上不得超过桥的护栏高度,下不得低于桥的底面;设置在建筑物墙外的户外广告、招(标)牌,其设施距离墙壁外侧不得超出0.5米;

(四)户外广告使用的文字、汉字拼音、数据、计量单位等,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书写规范准确;

(五)有配光装置的户外广告,其灯光要明亮;

(六)户外广告应当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做到整齐、安全、美观。

第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二)影响市政公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的;

(三)妨碍生产或者市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或园林绿化的;

(四)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五)市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其他区域。

第十条 户外广告经营者在发布商业广告时应发布一定比例的户外公益广告。

第十一条 为便于广告管理机关和社会监督户外广告,广告经营者发布户外广告时,必须将广告发布者名称、批准登记证号与广告内容同时发布,标注于广告右下角(霓虹灯除外)。

第十二条 设置、发布户外广告的程序:

(一)申请者携带广告设置场地(设施)图、场地(设施)使用协议(或中标文件)、广告样稿(效果图)到市城市管理局广告管理部门领取《户外广告场地设置申请表》,到相关部门签署意见后送市城市管理局审签,经审核同意的,在《户外广告场地设置申请表》上签署“同意”的意见,明确设置形式、地点、时间、规格、数量。

(二)申请者向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下列证明文件:

1、广告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

2、广告证明文件、广告内容文稿、广告合同;

3、市城市管理局签署“同意”的《户外广告场地设置申请表》;

4、广告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交的其他证明文件。

(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登记的决定,不符合登记规定的,书面答复申请人,并退回有关文件、资料;符合登记条件的,发给《户外广告登记证》。

(四)户外广告必须由持有《广告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单位严格按《户外广告场地设置申请表》和《户外广告登记证》核准的内容设置、发布。

(五)户外广告设置完工后,由市城市管理局组织有关部门验收。

张贴广告应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简易登记手续,同时向市城市管理局备案后,限定张贴在公共广告张贴栏或指定地点。

第十三条 禁止在城市公用设施、建(构)筑物上悬挂条幅等布幅广告。全市性的重大庆典和重大活动期间,确实需要横幅、条幅广告作宣传的,须经市人民政府特批后方可按有关规定设置。设置者应当在批准使用期满第二天内拆除。

禁止在高压供电线路走廊两侧50米范围内设置空飘广告。

禁止在城市公用设施、树木、电杆、建(构)筑物上乱贴乱画。

国家机关发布的通告、公告、布告、通知等不属于户外广告管理范围,但应在规定的地点公布。

第十四条 广告经营者应不断提高制作水平,鼓励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制作设置新颖美观的户外广告。

第十五条 经登记发布的户外广告在期满后10日内、临时性广告在期满后3日内,广告发布者应自行清除。需要延长时间或者变更其他登记事项的,应当在使用期满前15日内,向原登记审查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或变更手续。经登记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闲置时间不得超过30日,超过30日的必须设置公益广告。

第十六条 依法设置的户外广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拆除、遮盖、涂改或损坏。

第十七条 非法设置户外广告,由市城市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予以罚款,责令限期自行拆除;过期未拆除的,强制拆除,拆除费用由设置者承担。

第十八条 为广告客户出具非法或虚假证明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通报,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并负连带责任。

第十九条 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在有效期内因脱色、陈旧、破损等有碍观瞻和影响安全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其停止发布广告,并按市容环境卫生的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 违反第七条第二款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广告主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组织强制清除,清除费用由广告主承担,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在户外广告活动中违反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但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实施重复罚款处罚。

第二十二条 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和广告审查机关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3年4月1日起实施。县(市)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为了准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充分保障刑事犯罪被害人的权益,现将公安机关向被害人公开犯罪嫌疑人“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法律依据进行整理,共有三条依据,前后有序,分述如下:
第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这条依据是基础依据,是其它依据的前提。是公安机关职权的源头。公安机关公开犯罪嫌疑人“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基本依据是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当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并不详细、无法实现法的目的的时候,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也是公安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
目前,公安部保障被害人知情权的刑事诉讼规定相当欠缺,远远不能满足被害人参与诉讼的需要。例如,公安部保障被害人知悉涉案财物情况的规定就只有十个字:“告知追缴涉案财物情况”,在告知追缴涉案财物情况的具体范围、具体内容上根本没有规定,在实践中,被害人根本不可能通过这条规定知悉犯罪嫌疑人的涉案资金支出的具体情况。
在被害人无法通过公安部的刑事诉讼规则实现目的的情况下,被害人可以直接通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实现目的。刑事诉讼法第三条的规定为被害人提供了一条救济途径。只要其它法律的有关规定能够实现被害人的知情权,公安机关就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四条。
第四条“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第二依据的依据是笫一依据。第二依据符合第一依据中 “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的条件。执行第一依据就必须执行第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律。该法律强调“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在这种原则指导下,该法律对应公开的事项也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并不是具体规定,而是一种引用性的规定,是由其它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具体规定。
所以公安机关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必须依法公开。被害人想要从公安机关获取第三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应该看这些事项是否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
第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条文。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第二十六条“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
第三依据的依据是第二依据。第三依据符合第二依据中的条件“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执行第二依据就必须执行第三依据。
第三依据不担规定了公开的范围,而且规定了公开的程序和方式,它们都属于“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从以上逻辑推理可以得出结论:执行第一依据就必须执行第三依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就必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公安机关执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具体内容之一。
破案以后,公安机关已经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虽然这种“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具有刑事诉讼证据的性质,这并不影响它们具有政府信息的性质。正是由于这种政府信息具有刑事诉讼证据的性质这个原因,被害人才强烈希望获取这种信息。
对于一般身份的犯罪嫌疑人,他的涉案“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不会具有国家秘密的性质。所以,除非涉密(国家秘密)案件,“国家秘密”不是公安机关拒绝申请人的理由。
至于犯罪嫌疑人的涉案“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属于第三依据中的“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的理由,在此只作简单分析。这需要理解“公共利益”“重大影响”等概念并预测“不公开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存在,结合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事实、公权力的救济与公正、诉讼对抗的需要、社会秩序的维护等等,这应该能够理解并得出结论。维护社会秩序的执法者当然应该有这些理解能力和预测能力。
综上所述,以上三条依据是破害人申请公安机关公开犯罪嫌疑人“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共同依据。在目前法律规定条件下,三条依据缺一不可,同时引用,前后衔接,形成依据链条,整体作用,得到依法公开信息的目的。公安机关以第一条依据为基础,通过遵守笫二条依据,具体实施第三条依据,最终实现被害人的知情权,实现公权力的救剂,实现社会公义,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共公利益,这正是依法治国的体现。
这也说明,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使具部的规定存在一定欠缺,其它相关的规定将会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最终使法律的目的能够实现,使社会公平正义能够实现,使社会秩序得到维护。这都离不开社会公众和执法者对法律的信守和尊重,这将是我们的人民之福,这将是我们的国家之幸。


作者:范保军,法学学士;李宪刚,律师,13393211062
本文首发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d68dc0100x5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