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厦门市城镇住房交换管理规定

时间:2024-07-12 10:20:1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8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城镇住房交换管理规定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93号


  《厦门市城镇住房交换管理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二000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市长 朱亚衍
                          二000年八月十七日
            厦门市城镇住房交换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镇住房交换管理,维护住房交换市场秩序,保障国家、集体和住房交换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厦门市城镇房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厦门市城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住房交换。
  本规定所称住房交换,是指住房所有。人或使用人交换私有住房所有权或公有住房承租使用权的行为,包括所有权之间、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使用权之间的交换。


  第三条 土地房产行政部门主管本市住房交换管理工作(以下简称换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房地产交易机构受换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办理住房交换手续。


  第四条 住房交换应遵循自愿互利、合法公正、方便生活、调剂余缺的原则,符合住房制度改革等有关政策。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住房交换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五条 住房交换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住房交换合同示范文本由换房主管部门制定。住房交换当事人参照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第六条 因交换住房的面积、结构、成新、朝向、地段、等级等因素形成的差价,原则上由换得价值较高的受益方补偿另一方,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七条 住房交换当事人应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以差价部分计征营业税,具体按有关规定执行。
  住房交换当事人应如实申报住房交换价格,作为缴纳税费的依据;申报价格明显偏低的,征收部门可进行评估核定。


  第八条 住房交换当事人可委托合法的住房交换中介机构办理住房交换事宜。


  第九条 住房交换后,不得擅自扩建、改建、加层、改变用途或者影响结构安全装修房屋。


  第十条 住房交换后,本市户籍住房交换当事人可按规定凭土地房屋权证或公有住房租赁合同向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移等有关手续。

第三章 私有住房交换





  第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私有住房是指个人所有的住宅,包括个人自建住宅、所购商品房、已购公有住房及享受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集资房和落实侨房政策房等住房。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列之一的私有住房,禁止进行住房所有权交换:
  (一)无房地产证书的;
  (二)房地产权属有争议的;
  (三)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四)已公告拆迁的;
  (五)共有房屋未取得共有人同意的;
  (六)已进行资产抵押而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
  (七)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八)经鉴定为不得使用的危险房屋的;
  (九)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规定禁止交换的其它情形。


  第十三条 住房交换当事人应持下列材料到房地产交易机构办理住房交换手续:
  (一)住房交换合同;
  (二)房地产证书;
  (三)当事人身份证明;
  (四)办理住房交换所需的其它证明材料。
  共有住房还应提交共有人同意交换的证明。


  第十四条 房地产交易机构应自收到住房交换当事人提交的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核,符合条件的,签署准予交换的意见,并交房地产权籍登记机构办理产权转移登记;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交换已出租的住房,住房所有人应提前3个月通知承租人。

第四章 公有住房交换





  第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公有住房是指由土地房产管理部门经管的直管公房和由单位自建或购买的自管公房。


  第十七条 公有住房交换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直管公房之间、自管公房之间、直管公房与自管公房之间的住房使用权交换;
  (二)公有住房使用权交换私有住房所有权。


  第十八条 公有住房使用人换房时,须征得住房所有人的同意。所有人对使用人合理的换房要求应给予支持。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有住房,禁止进行公有住房使用权交换;
  (—)无合法租赁关系的;
  (二)擅自转借、转租的;
  (三)已公告拆迁的;
  (四)将独用单元结构住房的一部分用于交换的;
  (五)经鉴定为不得使用的危险房屋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和市政府规定禁止交换的其它情形。


  第二十条 公有住房使用权价格由换房主管部门会同价格、统计行政部门公布测算标准,住房交换当事人参照测算标准在合同中约定。


  第二十—条 住房交换当事人应持下列材料向房地产交易机构办理交换手续:
  (一)换房合同;
  (二)公有住房租赁合同、房地产证书;
  (三)公有住房承租人配偶及同住成年家属同意交换的证明;
  (四)公有住房所有权人同意交换的书面证明;
  (五)当事人的户簿证明和身份证明;
  (六)办理住房交换所需的其它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 房地产交易机构应自收到住房交换当事人提交的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签署准予换房的意见,并通知住房交换当事人;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三条 取得公有住房使用权的住房交换当事人应自收到房地产交易机构准予换房通知之日起7日内,属直管公房的,持有关材料到该房屋所在的房屋租赁管理机构办理公有住房租赁关系的变更手续;属自管公房的,持有关材料到产权单位办理公有住房租赁关系的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 因公有住房使用权交换取得私有住房所有权的住房交换当事人,应向房地产权籍登记机构办理产权转移登记。


  第二十五条 公有住房交换后,公有住房所有权的权属性质不变。
  公有住房中的共用部位仍维持原来的使用状况。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私自换房的,由换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住房交换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二000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浅议律师代理费用列入赔偿范围的问题

(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市信用社 张要伟 zhangyaowei197@sohu.com)


随着社会法治意识的普遍增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日益成为人们正确的选择。但是,并非每个人都精通法律,因此聘请律师代理就成为必然选择,由此就很自然地产生律师代理费用。
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以律师代理费用属于当事人必要支出的费用予以保护,有的法院以要求赔偿律师代理费用没有法律依据为由予以驳回;有的法院对当事人的要求全额予以保护,有的给予一定额度的保护,实践做法颇不一致。
律师代理费用如何承担,是否可以列入可请求赔偿的范围,成为目前司法实践中认识不一致、审判也不一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司法公正性和统一性,因此要讨论的必要。本文拟从律师代理费用是否应列入赔偿范围和以何种标准列入赔偿范围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有“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的规定。该“合理费用”,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认为包括聘请律师进行调查所支出的代理费用。该法成为律师代理费用列入赔偿范围的唯一法律依据,但其适用仅局限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律师代理费用从表面上看,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为维护自身权益聘请律师产生的费用,该费用应当由委托人自行承担。但是当事人聘请律师,往往是因为对方当事人的违约或者侵权行为造成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对方当事人的违约或者侵权行为,当事人就无需支出该费用,律师代理费用的支出与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律师代理费用应当列入当事人可请求赔偿的范围。但是起诉者即原告的诉讼请求未必会得到法院的认可,因此,律师代理费用应当和诉讼费用一样,由败诉方承担。
实践中特别是担保借款合同中,部分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担保的债务范围包括律师代理费用,该种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应为有效。
律师收费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部分实行风险代理的案件收费很高。律师代理费用列入赔偿范围,还涉及按何种标准赔偿问题。
本人认为,败诉当事人只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律师收费标准进行赔偿。因此,按照一般的收费标准一般律师即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至于当事人自愿出高费聘请知名律师,法律自不应当禁止,但也不能将该费用全部转嫁到败诉当事人,因此如此一来将在双方之间形成新的不公平,且超出国家规定最低标准之外的律师代理费用,也是当事人行为时所无法预见的,不应当予以赔偿。
因此,律师代理费用应当由败诉方当事人按照国家最低收费标准予以赔偿。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允许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从事个体诊所等行业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允许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从事个体诊所等行业的通知  

工商个字[2009]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经国务院批准,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于2009年5月9日和5月11日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六》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六》(以下简称《补充协议六》)。根据《补充协议六》有关规定,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以下简称港澳居民)在内地设立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进一步放宽。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2009年10月1日起,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可以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划分标准增加以下行业:

  1.个体诊所:小类8530中的个体诊所。

  2.经济贸易咨询和企业管理咨询:小类7433中的经济贸易咨询和企业管理咨询。

  3.批发业:仅限纺织品、服装、日用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和其他文化用品,包括中类633、小类6341、小类6342和小类6349中的所有项目。

  二、港澳居民申请登记个体诊所的,应当持有审批权限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营利性),向经营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手续。其经营范围登记为“个体诊所”。其他问题仍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港澳居民在内地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执行。

  三、各地接到此通知后,要及时传达贯彻到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保从2009年10月1日起,《补充协议六》进一步放宽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的有关规定顺利实施。要加强政策宣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

  四、为了及时、准确地反映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登记情况,请各地按照总局有关规定上报统计报表。在工作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反映。联系电话:010-88650811或88650809。传真:010-68050283。电子邮箱:djc.gts@saic.gov.cn。

  

                     (局印)

                       二○○九年六月十九日